當第一滴秋雨穿過空氣侵潤大地,當第一片樹葉的葉紅素開始占據主導,當一股涼風把樹葉帶向大地,夏已去,秋已至。 在我的家鄉,立秋似乎只是意味著“秋老虎”的到來。9月是開學,更是田里的稻谷豐收,父親和叔叔們扛著碩大的打谷機,挽著褲腿;母親和嬸嬸們背著背簍、挑著扁擔,喜笑顏開的在田里迎接豐收。雖已立秋,但陽光依舊刺眼,太陽把水泥地曬的發燙、發白。父母們把挑回來的谷子倒在水泥地上,奶奶便在家翻曬。那時,白天很長,太陽很大,谷子在太陽底下經過一周的曝曬便會徹底曬干,裝進谷倉。 但固原的秋,自立秋的那日起,隨著一場秋雨的降臨,氣溫驟然跌落,夜間睡覺時,蓋著些許厚度的棉花被才能入睡。 這是我在固原經歷的第5個秋天。行走在街道的兩旁,樹木早已成長為可為行人遮蔭避雨的大樹。我通常是走著上班,沿著古雁嶺的山腳一路行走,看著山上的樹木年復一年的茂盛,而路邊的柳樹枝已垂至頭頂處,伸手就能撫摸自然。 最喜歡吃了晚餐,和家人一起在古雁嶺森林公園里散步。小區的西門正對著通往古雁嶺的一條水泥大道。我們順著水泥大道,走進古雁嶺,兩旁的樹枝已將落霞遮擋、已將城市的喧囂隔離。夏日時,這山里很多槐花盛開,婦人們最喜歡拿著袋子,攀爬古雁嶺,而下山時,幾大袋的槐花在手里擰著,隔著口罩,都能看見她們的笑容,婆婆說:這些槐花做饃饃最好了! 槐花已敗,曾綠油油的樹葉已經泛黃,道路上,鋪著薄薄一層或黃或紅的枯葉。我撿起一片細小的黃色槐葉,這大概就是秋天的樣子了!( 文章閱讀網:www.sanwen.net ) 古雁嶺里的溫度大概要比外面低幾度,我穿著單薄的外衣,不時的把手縮進袖子,指尖已感覺到秋日的寒意。這時,從路的對面迎來幾位穿著短袖的人,他們大概是夜跑者。走近時,發現他們都是年逾五十的大叔們,發絲已經有些濕潤,隨著身體奔跑的節奏而上下甩動,我打心里佩服堅持運動的人。我們把腳步加緊,爬山的速度變快,身體的熱量散發出來足以驅趕初秋的寒意。這條通往山頂的道路時而筆直平坦,時而180°大轉彎,時而近30°的大斜坡……道路兩邊的松樹、杉樹大多還是綠色,野桃樹肆無忌憚的將紙條伸展著,擋住了一小部分的道路,行人也不去打擾它。 “啊——啊——” 道路的拐角,突然聽見歌聲。我們有些好奇,又加快了腳步,奈何山路有些陡,我們這些缺乏鍛煉的人,只能保持好速度。原來,一位阿姨在一展歌喉,她穿著白色運動裝,雙手在胸前緩緩伸出,歌聲悅耳,她身邊有稀疏的紫色小野花盛開,像是為她裝飾舞臺。 我們繼續往山頂走,走過岔路口,兩邊的杉樹掉落的針葉將黃土遮蓋,婆婆說:以前這哪有樹,你看,現在連土也看不見咯!回想起五年前來剛到固原,這山頂的樹僅大拇指粗,而現在,比起腳腕還大。安康路橫穿過古雁嶺,那時兩邊的樹木說是枝條也不為過,而如今,我已見識它的繁茂和高挑。思緒亂飛,竟不到一會就快到山頂了。我看見這些針葉樹的不遠處,一座挺拔直插云霄的古雁塔就在眼前。 在山腳時,古雁塔那么小,一根手指就可以完全擋住,而當你越向它靠攏,你就越發的渺小,它未曾改變,改變的是你的心態。這條道路通往的是古雁塔的背后,我們行走數分鐘,走到了古雁塔的正前方,婆婆說:你們爬上去吧,我就不去了。 我站在古雁塔的邊緣,靠著欄桿,天色漸黑,新區的燈光微亮,天空中明月出現,我站在天和地之間,伸手可摘月,低頭可見人間。 已是九月,夜間的寒意更濃。沿著爬山的路再次下山,白色的路燈發出淡黃色的光,鼻子一股水流出。是秋天了。 (責任編輯:立暖) |